设计阶段考虑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做法,不设砌体外墙,根据结构模型布置剪力墙、混凝土构造外墙、结构拉缝措施等,施工阶段按图施工即可。当施工图按传统砌体外墙设计时,如在施工阶段改为全混凝土外墙做法,务必由设计对砌体外墙改混凝土构造墙进行复核,并注意以下几点:
复核改混凝土构造墙后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 复核改混凝土构造墙后荷载增加的影响;
地坪施工前应提供切缝方案。理论上切缝距离不大于6m,通常根据钢结构柱距确定切缝位置。切缝深度一般为板厚1/3,为方便测量控制200mm的板一般切到50mm即可。缺点是没有混凝土护角,后期容易出现碎边及不规则开裂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混凝的收缩与气温有关,建议切缝工作在混凝土浇筑24小时以内完成。夏季施工的话可以更提**些,否则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切缝,表面收缩裂缝就出现了。
建筑物相邻两部分基础形式不同、宽度和埋深相差悬殊。建筑物体型比较复杂、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相毗邻时。 多层砌体建筑,
下列情况应宜设防震防:
1、建筑立面高差6m以上。
2、建筑错层,且楼层错开距离较大时。
3、建筑物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质量相差悬殊时。
基层的施工可以采用碎石、灰土、水稳等,厚度一般为150mm,正规的施工队伍对于基础和基层的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检测进行分析,质量有保证。在碾压环节如果压路机反复碾压轮迹不在明显可以认为达到压实度要求。一般采用22T以上振动碾。经验告诉我水泥稳定土基层经济且易于上部混凝土施工。很多设计院采用级配碎石,但级配合格的碎石价格很高,施工单位往往不会采购。